(原标题:三伏暑可畏谨防留病根)
7月12日,正式进入“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同时也是最容易生病的40天。医生表示,入伏入不好,很可能会落下病根,甚至引发致命危机。
三伏期间,因养生不当引发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避免?三伏养生有哪些误区?看完这篇您就知道啦!
中暑
去年9月初的一个上午,在惠城区某中学参加*训后的小王同学,突然晕倒在地,老师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医院的急诊医生护士出车将其接回急诊抢救室。
据了解,小王和同学们一起从上午8时开始*训,直至11时结束。*训结束后,他感觉浑身不适,全身乏力、恶心呕吐,随后突然意识模糊,晕倒在地。通过吸氧、补液等急救处理后,小王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留院观察一天后康复离院。
中暑症状
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国标表示,小王属于轻度中暑,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当天未吃早餐,又持续3个小时暴露在高温闷热的户外,加之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导致体力不支,引起中暑。
支招:快速降温补液是关键
☆★
王国标介绍,三伏天夹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而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若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很易中暑,甚至得热射病。
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死亡率达50~60%!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医院。”王国标提醒。
热感冒
家住惠城区小金口的4岁女孩晨晨发热两天了,来诊体温39.6度。鼻塞流涕,伴咳嗽恶心,身热不扬。家长说,孩子两天前吵闹烦躁,摸皮肤却不是太热。家长用各种方法处理仍然高热不退,汗出不畅,一直叫头不舒服,没精神,胃口差,睡眠易翻转,舌尖红,苔白腻。
医生告诉晨晨妈妈,这是热感冒的症状。室内外温差大,室内通风不好,很容易引起感冒发烧。特别是体质较弱群体、贪凉者。
支招:减少室内外温差经常开窗通风
☆★
“感冒有冷热之说,许多人一旦感冒了,不知属于哪种感冒,该吃哪种感冒药。”王国标说,夏天的感冒绝大多数属于热伤风。中医认为,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之分,风热相对风寒较重,伴有发烧等症状。
他建议,减少室内外温差,空调温度控制在26~28℃,并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闷在密闭空间里。
心血管疾病
68岁的张老太家住水口农村。前段时间,酷暑炎热,常年患有糖尿病的张老太食欲不太好,饭量减了不少。可能是贪凉吹空调,张老太发烧了,人精神更差,“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在家3天,一直睡。”家人发现张老太情况不对,医院检查,此时张老太血压达mmhg,血糖高达27以上,是正常人的两三倍。后来,她一度出现昏迷,“患者来的时候血钠很高,还出现脑梗,导致昏迷。”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分析,由于天气过热,老人摄取水分过少,血液黏稠度加大,加上慢性病、发热等,以至于出现了脑梗。
支招:夏季锻炼避开高温时段
☆★
三伏酷暑,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锦光指出,夏季高温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突发有胸闷、心慌症状,要警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头晕、眩晕、一侧肢体乏力等,则要警惕脑中风,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偏瘫。”刘锦光提醒,老年人在夏季锻炼时要避开高温时间段,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外出运动,也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同时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多吃蔬果。
三伏之养生误区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夏季本身天气特征和一些不良习惯造成三伏天多病,一些养生误区也很容易让人陷入健康危机。
误区1雨后锻炼
夏季暴雨过后,往往比较凉爽,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锻炼,但是雨后出门锻炼反而会加重体内湿气。
夏季暴雨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空气中的湿度其实会加重,雨后散步往往更易出现胸闷、头晕甚至恶心的症状,这就是湿热交杂引起的。
另外,也有不少人把“夏练三伏、身体强壮”作为目标,每每锻炼一定要大汗淋漓,但夏季本身出汗过多,消耗大,运动过度很容易损伤身体机能,因此要注意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误区2以热制热
夏季养阳,因此不少人信奉多喝姜茶、羊汤等,有助于排出体内寒气。
但是这些温热之物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在夏季呈阳盛状态,吃多了羊汤和生姜反而会导致上火、大便干燥等,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夏季适合清补,多酸多甘,补气去火。饮食可选用绿豆、西瓜、丝瓜、冬瓜、番茄、*瓜、鸭肉、草鱼、鲫鱼等;药补可选用西洋参、*参、*芪、茯苓、谷麦芽、神曲等。
误区3藿香正气防中暑
为防中暑,很多人在夏季会常备藿香正气水,但它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藿香是一种辛温发散的药物,以热*反应为主的人吃藿香正气就适得其反了,藿香正气适用于湿重于热或是寒湿的患者。(文/东江时报记者张斐)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来源:东江时报
主编:曾宁
编辑:钟一夫
喜欢就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