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冒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咳嗽是呼吸科 [复制链接]

1#

导语:感冒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急性期主要的症状是鼻塞、咽痛、打喷嚏、流涕、咳嗽和发热等。当上述症状中的其它症状消失后,仅有咳嗽持续存在,以刺激性干咳或者咳少许白痰为主,一般持续3~8周,X线胸片未见明显改变,称为感染后咳嗽,因其多以病*性感冒导致的咳嗽多见,故又称作“感冒后咳嗽”。

01感冒后咳嗽的危害不容小觑,病因比较复杂,患者的诊治需求非常高

1、疾病研究现状

感冒后咳嗽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频繁、剧烈的咳嗽会使患者发生抑郁、易怒和睡眠障碍的几率升高,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患者的诊治需求非常高。

最新发表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目前用于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主要方法是短期应用药物治疗,如(中枢性和周围性)镇咳药、抗组胺药、祛痰药、苏*止咳胶囊等。中枢性镇咳药有较强的依赖性、成瘾性和中枢抑制作用。

外周性镇咳药有较重的乏力、头晕等副作用,祛痰药疗效不确切,故上述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苏*止咳胶囊和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片)已被证实是对感冒后咳嗽既有效又安全的两种药,目前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但两药单独应用仍不能达到令医患满意的效果,那么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感冒后咳嗽的疗效又如何呢?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迄今为止尚无有关苏*止咳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研究报道。

2、西医认识

西医研究认为,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气道炎症、气道粘膜损伤、气道高反应及咳嗽反射敏感性增高等有关。有研究发现,病*感染引起气道炎症时,患者会因粘液分泌增加和粘液清除受损而引起咳嗽。

另一项研究发现,病*感染会引起气道上皮损伤,损伤后的气道上皮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进而激活免疫反应,免疫反应被激活后,会促使炎症细胞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进一步放大病*对气道结构的损伤。

国外一项动物实验发现,小鼠感染呼吸道合胞病*后可在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到大量的白三烯(LT),当给予感染呼吸道合胞病*的小鼠施用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后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说明气道病*感染引起的LT大量释放会引起气道高反应。

国内一项豚鼠实验,将60只豚鼠分成感染组(接种人副流感病*3型)、哮喘组(用卵清白蛋白诱发哮喘)和对照组,观察各组豚鼠的咳嗽反射敏感性升高情况,结果发现感染组中豚鼠的咳嗽反射敏感性升高最明显,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咳嗽反射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病*感染是引起咳嗽反射敏感性升高的因素。

3、中医认识

中医研究认为,感冒后咳嗽的致病因素多与风邪有关,病机属外邪侵入肺脏留恋不去引起的风邪犯肺、肺气不足引起的肺失宣降等。通过调研大量有关感冒后咳嗽的文献和中医证候指出,感冒后咳嗽的证候主要是外邪袭肺驱邪无力导致的风邪恋肺、寒饮内盛伏于肺脏导致的寒饮伏肺、肝热内炽导致的肝火犯肺、痰湿内生郁而化热导致的痰热蕴肺、邪伤正气或禀赋不足导致的肺脾气虚。

感冒后咳嗽的病因是外邪袭表、余邪未尽和正气已伤。感冒后咳嗽的病变部位在少阳,主要发病因素是外感风邪失治误治导致的风邪未清和肝胆气郁黏液为痰导致的郁火痰结。感冒后咳嗽属于“风咳”,以咳嗽为主。

大多没有痰或者有少量痰,其病机为风邪伏肺。针对上述引起感冒后咳嗽的西医和中医发病机制,理论上对其有改善的药物就能够治疗感冒后咳嗽,并且对发病因素改善的强度越大、种类越多,则治疗的效果就越好。

02不同药物对感冒患者的影响不同,症状轻微不用停药,坚持科学治疗

1、止咳胶囊对感冒后咳嗽的改善作用

止咳胶囊主要成分为麻*、紫苏叶、地龙、蜜枇杷叶、炒紫苏子、蝉蜕、前胡、炒牛蒡子、五味子等,该药组方中麻*属于君药,既能使肺中的邪气宣散出去,又能止咳平喘;紫苏叶、五味子等属于臣药,不仅可以祛痰止咳,还可使肺气得以收敛、气道的痉挛得以舒缓。

苏子、前胡等属于佐药,不仅可以使麻*疏风的效果得以增强,还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间升降相协的作用;配以蝉蜕等使药物疏散风邪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而且还能止痒利咽。一项研究表明,胶囊可以使气道炎症、过敏现象以及组胺水平下降的同时还可促进痰液的排除,此外,其亦可使细胞的免疫功能得到增强、炎性因子的水平得以降低。

另有研究证实止咳胶囊能够使PIC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的表达减少,使PIC大鼠3分钟内咳嗽次数明显减少。止咳胶囊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少,偶可见轻微的胃肠道症状。临床应用中研究显示苏*止咳胶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部不适,但症状轻微不用停药,继续治疗数天后可消失。

2、盐酸西替利嗪片对感冒后咳嗽的改善作用

盐酸西替利嗪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对于H1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在H1受体的选择性方面优于其它临床上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它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以及抑制炎症细胞活化来发挥抗过敏和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盐酸西替利嗪能和组胺竞争H1受体,拮抗靶细胞上的组胺活化,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缓激肽等其他炎症物质,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弱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趋化作用,从而使气道的反应性得以降低进而达到止咳作用。盐酸西替利嗪因其脂溶性低、分子量相对较高,故难以渗透到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应用中显示其不良反应一般都很轻而且呈现一过性,表现为倦怠、嗜睡、口干和胃肠不适等。有相关研究表明,盐酸西替利嗪片在治疗感冒后咳嗽疾病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和口干,但多可耐受,继续用药后均可自行消失。

结语:止咳胶囊、盐酸西替利嗪片及二者联合治疗对感冒后咳嗽患者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二者联合治疗感冒后咳嗽优于各自单独治疗,可起到协同增效的效果,可更加明显改善感冒后咳嗽患者咳嗽症状和咳嗽严重程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