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成都曹家巷“粽子一条街”再度开街,开始了一年最热闹、最忙碌的日子,叫卖声、讨价声、招呼声不绝于耳,白味的、椒盐的和鲜肉的……口味繁多,应有尽有。
“里面那片肉都是四两左右,煮好了肉化在里面香得很。”在“粽子一条街”,一位正在包粽子的大姐左手托着小臂长的、4片粽叶包成的漏斗,右手摊匀一层糯米,然后在上面铺上一片近巴掌大小的五花肉,再盖上一层糯米,将靠近身体一侧的粽叶折回,再覆上两片粽叶包裹成形缠绳打结,一个超级大肉鲜粽就做好了。据介绍,这样的肉粽32元每斤,近日该商家每天大约能卖个左右,“基本上包的都卖完了”。
除了大肉粽,今年曹家巷“粽子一条街”的生意如何,和往年比又有什么变化呢?6月14日下午,记者前往其所在的马鞍东路和马鞍西路进行了探访。
热闹
提前开街一个多星期
“生意一天赶上平时半个月”
“粽子一条街”位于金牛区马鞍东安和马鞍西路,基本上每隔十米,就能看到正在包粽子的商家;走在路上深吸一口气,都能闻到粽叶特有的清香味。而在马鞍东路的粽香苑,“‘粽子一条街’开街啦”的横幅也已经挂在了院坝大门口。就在大门口的一旁,一个银色的大盆前,商家两只手配合着,捻过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斗,两勺糯米,几块肉冒了尖,几折几压,在绑上一圈红白相间的绳子,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包粽子的严姐今年50岁,“平时一个月大概用两百斤米左右。”严姐说,两百斤米大概能包三四百斤的粽子。往年一般都是端午前一个星期左右“开街”,今年8号左右就开街了,提前了一个星期左右。“一盆30斤米,现在已经是第三盆了。”严姐表示,最近基本每天用一百斤米左右,生意一天赶上平时半个月了。
“十倍还多,一年都不止。”严姐表示,端午节当月的销量比全年其他月份加起来还多。像她家,是一直卖粽子,其他平时卖面、经营房屋中介等其他业态的商铺,这个月基本都在卖粽子了,很多单位早上七八点就来买了。记者沿街行走发现包括卖茶叶、铝合金门窗、窗帘、宜宾燃面的商家目前都在卖粽子。“房屋中介的生意有人问还是在做,但这个月卖粽子为主”“这个月暂时就不卖窗帘了”“自己都会包,忙不过来的话就请人”。商家表示,平时需要十斤或者二十个起购,这个月多少都可以。
涨价
每斤价格上涨一两元钱
大肉粽6个卖三百多还很抢手
“卖得最好的还是白味、椒盐和鲜肉的。”记者沿街询问了六七家商家,白味粽子价格在七八元一斤,肉粽子十五、六元一斤左右。物价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大米一斤涨了一元,肉类价格也有所上涨。今年的价格相比去年,白味每斤涨了一元左右,肉粽子每斤涨了两元左右。
“有没有凉粽子?”“这条街估计都没有,旁边那家有大肉粽,可以看一下。”严姐指了指旁边的一家店。严姐回忆说,“凉粽子”是她小时候吃过的、一种在糯米中加了碱的粽子。因为其形似马蹄,“凉粽子”又叫“马脚杆”。而“凉粽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重。有的一个能达到三斤,普遍也在一斤到一斤半之间,普通的粽子一个一般在三两左右。
“6个块钱。”严姐所指的卖大肉粽的商家,刚给一袋卖出的大肉粽称完重算好钱。一位正在包大肉粽的大姐前后花了大约两分钟左右,包好了一个大肉粽。而她旁边两位包普通粽子的大姐,裹好粽叶,一两秒钟五六圈绳子就缠好了。包一个差不多10秒。“轻点的一斤多,重点的可能快两斤,一天包不了一百个,今天从早上包到现在,煮了一锅,还剩这些。”大姐指了指旁边一个装了五六个大肉粽的铁盘。最近她每天包的基本都卖完了。
就在大姐包大肉粽的两三分钟里,大约有四五个顾客询问了大肉粽的价格。而这样的大肉粽32元一斤。“每个里面的肉都有四两,这条街只有我们家有。”包大肉粽的大姐笑着说,最开始想到包大肉粽,是因为家里年轻男人多,觉得普通粽子里的肉不够吃,所以才想到多加肉包大肉粽。
商家
线下销售还是主力,占七八成
现场买更放心
“四川本地的粽子叫三角粽。”严姐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旁边跟妈妈一起买粽子的小女孩讲。严姐将卷成漏斗形尾巴的粽叶,盖在漏斗上,压实折紧,漏斗底部封实的同时,也形成了三个棱角,“就是这三个角”。与有的粽子“五花大绑”捆几圈绳子不同,严姐的粽子都只捆了一圈绳子,“找准位置,一圈就足够了,煮好也不好掉”。
另外严姐还讲了一个细节,包粽子取粽叶的时候,都会把两片粽叶的内侧贴在一起。因为粽叶外侧光滑,内侧有一些毛刺。两个内侧贴在一起,相当于合成了一片两侧都光滑的粽叶。粽子煮熟后不会粘在叶子上,人拿粽子的触感也会很舒服。
“线上线下都有,更多还是线下,可能有七八成。”严姐表示,线下销售还是主力,“现场买,卫生用料等都看得到,买起更放心”。同时“粽子一条街”卖的粽子几乎都是煮好的熟粽子。
“粽子包好只是第一步,之后还要煮两个小时。”严姐介绍说,煮的方法不对,有可能会煮散。不光要煮两个小时,之后还要焖一段时间,就像饭煮好后要焖一会儿一样。不过相对来说,粽子焖的时间就要长很多,“有时候晚上十二点上锅煮,煮好直接焖到第二天早上六七点。”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林聪摄影记者吕国应
编辑柴畅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