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1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H3140
TUhjnbcbe - 2024/5/5 16:22:00

2H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

2H建筑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2H建筑管道工程的划分和施工程序

一、建筑管道工程的划分

建筑管道工程的分部、子分部、分期工程划分见表2H。

二、建筑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一)设备施工程序

动设备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设备开箱验收→基础验收→设备找平找正→二次灌浆→单机调试。

静设备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设备开箱验收→基础验收→设备安装就位→设备找平找正→二次灌浆→设备系统压力试验(满水试验)。

(二)给水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室内给水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材料验收→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支架制作→管道加工预制→管道支架安装→给水设备安装→管道及器具安装→系统压力试验→防腐绝热→系统冲洗、消毒。

室外给水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材料验收→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沟槽开挖→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安装→系统压力试验→防腐绝热→系统冲洗、消毒→管沟回填。

(三)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室内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材料验收→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支架制作→管道加工预制→管道支架安装→管道及器具安装→系统灌水试验→系统通水、通球试验。

室外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材料验收→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沟槽开挖→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安装→排水管道窨井施工→系统闭水试验→防腐→系统清洗→系统通水试验→管道沟槽回填。

(四)热水/供暖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室内热水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材料验收→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支架制作→管道加工预制→管道支架安装→管道及器具安装→系统压力试验→防腐绝热→系统清洗→试运行。

室内供暖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材料验收→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支架制作→管道加工预制→管道支架安装→供暖设备安装→管道及配件安装→散热器及附件安装→系统压力试验→防腐绝热→系统冲洗→试运行。

室外供热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材料验收→管道测绘放线→管沟、槽土建结构施工→管道支架制作安装→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及配件安装→系统压力试验→防腐绝热→系统清洗→试运行和调试→管沟、槽回填。

(五)卫生器具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卫生设备及附件验收→卫生器具安装→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灌水、通水试验→试运行。

(六)监测与控制仪表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监测与控制仪表张验收→监测与控制仪表鉴定校准→监测与控制仪表安装→试运行。

2H建筑管道的施工技术要求

一、建筑管道常用的连接方法

建筑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给水系统管材应采用合格的给水铸铁管、镀锌钢管、给水塑料管、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生活给水系统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管道常用的连接方式有:

螺纹连接:管径小于或等于mm的镀锌钢管宜用螺纹连接,多用于明装管道。钢塑复合管一般也用螺纹连接。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法兰连接:直径较大的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法兰连接一般用在主干道连接阀门、止回阀、水表、水泵等处,以及需要经常拆卸、检修的管段上。镀锌如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焊接处应进行二次镀锌或防腐。

焊接连接:焊接适用于非镀锌钢管,多用于暗装管道和直径较大的管道,并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钢管连接可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当管径小于22mm时宜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当管径大于或等于22mm时宜采用对口焊接。不锈钢管可采用承插焊接。

沟槽连接(卡箍连接):沟槽式连接可用于消防水、空调冷热水、给水、雨水等系统直径大于或等于mm的镀锌钢管或钢塑复合管。沟槽连接具有操作简单、不影响管道的原有特性、施工安全、系统稳定性好、维修方便、省工省时等特点。

卡套式连接:铝塑复合管一般采用螺纹卡套压接。将配件螺母套在管道端头,再把配件内芯套入端头内,用扳手把紧配件与螺母即可。铜管的连接也可采用螺纹卡套压接。

卡压连接:具有保护水质卫生、抗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的不锈钢卡压式管件连接技术取代了螺纹、焊接、胶接等传统给水管道连接技术。施工时将带有特种密封圈的承口管件与管道连接,用专用工具压紧管口而直到密封和坚固作用,施工中具有安装便捷、连接可靠及经济合理等优点。

热熔连接:PPR、HDR等塑料管常采用热熔进行热熔连接。

承插连接:用于给水及排水铸件管及管件的连接。有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两类,柔性连接采用橡胶圈密封,刚性连接采用石棉水泥或膨胀性填料密封,重要场合可用铅密封。

二、建筑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机具准备、场地准备、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例如:熟悉图纸、资料以及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施工、验收、标准规范和标准图;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向施工人员交底;向材料主管部门提出材料计划并做好出库、验收和保管工作;准备加工场地、库房;根据管道工程安装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灵活选择流水作业、交叉作业等施工组织形式。

材料设备管理

(1)建筑管道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应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

(2)所有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破损。

(3)主要器具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或腐蚀。

(4)阀门安装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规格)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小于一个。安装在干管上的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做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

(5)管道所用流量计及压力表应进行校验检定,设备及管道上的安全阀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压力整定和密封主试验,当有特殊要求时,还应进行苍性能试验。安全阀校验应做好记录、铅封,并应出具校验报告。

(6)散热器进场时,应结其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度等性能进行复检;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吸水率等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同厂家、同材质的保温材料,复验次数不得少于2次。

管道测绘放线

(1)测量前应与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进行测量基准的交接,使用的测量仪器应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且符合测量精度要求。

(2)管道施工前应进行仔细审图,有条件的可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提前发现问题,避免管道之间出现碰撞现象。

(3)管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实地测量放线,以确定管道及其支吊架的标高和位置,防止因累计误差出现超标。例如,管井内垂直管道配管前,应进行实地测量,避免累计误差造成各层标高超差。

配合土建工程预留、预埋

(1)在预留、预埋工作前,熟悉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要求,校核土建图纸与安装图纸的一致性,检查现场实际的的预埋件、预留孔位置、样式及尺寸,配合土建施工及时做好各种孔洞预留或预埋管、预埋件的埋设,确保预留、预埋正确无遗漏。

(2)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3)管道穿过楼板时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应光滑。

(4)管道穿过墙壁时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套管两端与饰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

管道支架制作安装

(1)管道支架、吊架、托架应按照设计文件及现行标准的规定制作安装,严格控制管道支架焊接质量及选用合适的构造形式,如:固定支架、导向支架、滑动支架、弹簧吊架、抗震支架等。

(2)管道支架设置时,应进行现场测绘与放线,优先采用共用综合支架,安装位置正确,埋设平整牢固。确保管道及各专业管线在支架上布局合理,管线的中心线、标高等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管道支架安装时,应与管道接触紧密,间距合理,固定牢固,滑动方向或热膨胀方向应符合规范要求。

(4)室内给水金属立管管道支架设置: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5m每层必须设置不少于1个,楼层高度大于5m每层设置不少于2个,安装位置匀称,管道支架高度距地面为1.5~1.8m,同一区域内管架设置高度一致。

(5)沟槽式连接水平钢管支、吊架应设置在管接头(刚性接头、挠性接头、支管接头)

(6)塑料管采用金属制作管道支架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不锈钢管道采用碳钢支架时,应在支架与管道之间衬垫塑料或橡胶。

管道预制加工

管道预制应根据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管道转变、管道变径、预留管口、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通过现场测绘放线确定准确尺寸,并在施工草图上做好记录,预制前应对管段进行预制加工,非安装现场预制的管道应考虑方便运输,管道预制加工时应同时进行管道质量检验和底漆涂刷工作。

管道安装

(1)管道安装一般应按先主管后支管、先上部后下部、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安装。对于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先安装钢质管道,后安装塑料管道。

(2)当管道穿过地下室侧墙时应在室内安装线束后再进行安装,安装过程应注意成品保护。

(3)机房、泵房管道安装前,应详细检查设备本体进出口管径、标高、连接方法等情况,经验证无误后方可配管。

(4)埋地管道、吊顶内的管道等在安装线束隐蔽之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做好记录。

(5)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敷设时,应在结构缝两侧采取柔性连接,在通过结构缝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或设置伸缩节。

(6)冷热水管道上下平等安装时热水管道应在冷水管道上方,垂直安装时热水管道应在冷水管道左侧。

(7)室内热水、供暖管道应尽量利用的自然补偿热伸缩,直线段过长则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形式、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预拉伸。

(8)供暖管道安装坡度应符合设计及及规范的规定,其坡向应利于管道的排气和泄水。例如,汽、水同向流动的热水供暖管道的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不得小于2%;汽、水逆向流动的热水供暖管道和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5%;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

(9)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埋地敷设的盘管不应有接头。

(10)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严禁无坡或倒坡。生活污水铸铁管道、生活污水塑料管道、悬吊式雨水管道、埋地雨水管道最小坡度应满足表2H的要求。

(11)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明敷排水塑料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当立管管径≥mm时,在楼板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mm防火套管,管道安装后,在穿越楼板处用G20细石混凝土分两次浇捣密实;浇筑结束后,结合找平层或面层施工,在管道周围应筑成厚度≥20mm、宽度≥30mm的阻水圈。横干管穿越防火分区隔墙时,管道穿越墙体的两侧应设置防火圈或长度≥mm的防火套管。

(12)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

(13)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通气管应高出屋面mm,且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在通气管出口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m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14)通向室外的排水管,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翻时,应采用45°三通和45°弯头连接,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置清扫口;通向室外排水检查井的排水管,井内引入管应高于排出管或两管顶相平,并有不小于90°的水流转角,如跌落差大于mm可不受角度限制。

(15)用于室内排水的水平管道与水平管道、水平管道与闭关自守连接要求:应采用45°三通或45°四通和90°斜三通或90°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应采用两个45°弯头或曲率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

(16)饮用水水箱,不得与污水管道直接连接,并应留出不小于mm的隔断空间。

(17)在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当大雨或暴雨水管是满流,甚至牌承压状态,要考虑管材的承压能力,一般采用承压管材。例如,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采用镀锌焊接钢管,超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采用镀锌无缝钢管,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重力流雨水管道系统采用球墨铸铁管等。

8.器具/设备安装

(1)散热器组对后,以及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

(2)生活给水水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

(3)供暖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安装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4)洞口水箱安装前应做满水试验,静置24h观察,应不渗不漏;密闭水箱(罐)安装前应以工作压力的1.5倍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下10min应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5)中水水箱应与生活给水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中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应有“中水”标志。

9.管道系统试验

建筑管道系统试压前,按水流程检查各系统的安装情况,并做好试验记录,系统压力试验时应有监理和建设单位代表在在场,并做好相应试验记录,试验成功后当场办理签证。建筑管道工程应进行试验包括:承压管道系统压力试验,非承压管道灌水试验,排水干管通球、通水试验,消火栓系统试射试验等。

(1)压力试验

1)管道压力试验宜采用液压试验,试验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高层建筑管道应先按分区、分段进行试验,合格后再按系统进行整体试验。

2)室内给水系统室外管网系统管道安装完毕,应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3)热水供应系统、供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热水供应系统和蒸汽供暖系统、热水供暖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以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1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高温热水供暖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以系统最高点工作压力加0.2MPa,同时在系统最高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4MPa。

4)室内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供暖系统管道水压试验压力检验方法:钢管及复合管道在系统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压力应不降,不渗不漏;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超过0.03MPa,连接处不得渗漏。室外给水钢管、铸铁管在系统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压力应保持不变,不渗不漏;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超过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应保持不变,不渗不漏。

(2)灌水试验

1)室内隐蔽或埋地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检验方法为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科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2)室内雨水管应根据管材和建筑高度选择整段方式或分段方式进行灌水试验。整段试验的灌水高度应达到立管上部的雨水斗,当立管高度大于m时,应对下部m高度管段进行灌水试验,其余部分进行通水试验。灌水达到稳定水面后观察1h,管道无渗漏为合格。

3)室外排水管网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加1m,时间不少于30min,逐段观察,管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3)通水试验

1)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开启阀门及水嘴等配水点进行放水试验,要求各配水点水量稳定正常,满足使用要求。

2)排水系统安装完毕,排水管道、雨水管道应分系统进行通水试验,以流水通畅、不渗不漏为合格。

(4)通球试验

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

10.管道防腐绝热

(1)管道的防腐方法主要有涂漆、衬里、静电保护和阴极保护等。例如,进行手工油漆涂刷时,漆层要厚薄均匀一致。多遍涂刷时,必须在上一遍涂膜干燥后才可涂刷第二遍。

(2)管道绝热按其用途可分为保温、保冷、加热保护三种类型。若采用橡塑保温材料进行保温时,应先把保温管用小刀划开,然后套在管子上,将两边的划口对接,若保温材料为板材则直接在接口处涂胶、对接。

(3)管道金属保护层的环向、纵向接缝必须上搭下,水平管道的环向接缝应顺水搭接。

11.管道系统冲洗及试运行

(1)生活给水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方可使用。

(2)供暖管道系统试验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冲洗并清扫过滤器及除污器,直至排出水不含泥沙、铁屑等杂质,且水色不浑浊为合格。

(3)供暖管道系统冲洗完毕后应充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调试,观察、测量室温满足设计要求为合格。

(4)锅炉应进行48h的带负荷连续试运行,同时应进行安全阀的定压检验和调整。

2H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2H建筑电气工程的划分和施工程序

一、建筑电气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

建筑电气董路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划分为7个分部工程,其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见表2H。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

(一)变配电工程施工程序

开关柜、配电柜的安装顺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基础框架制作、安装→柜体固定→母线连接→二次线路连接→试验调整→送电运行验收。

变压器的施工顺序:开箱检查→变压器二次搬运→变压器本体安装→附件安装→变压器吊芯检查及交接试验→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验收。

箱式变电所施工顺序:测量定位→基础施工→设备就位→安装→接线→试验→验收。

(二)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线施工程序

母线槽施工程序:开箱检查→支架安装→章节母线槽绝缘测试→母线槽安装→通电前绝缘测试→送电验收。

梯架、槽盒、托盘施工程序:定位放线→预埋铁件或金属膨胀螺栓安装→支、吊牌、托架安装→梯架、槽盒、托盘安装→与保护导体连接。

室内电缆施工程序:电缆检查→电缆搬运→电缆敷设→电缆绝缘测试→挂标识牌→质量验收。

槽内导线施工程序:导线检查→导线敷设→导线固定→导线绝缘测试→质量验收。

金属导管施工程序:测量定位→支架制作、安装(明导管敷设时)→导管预制→导管连接→接地线跨接。

管内穿线施工程序:选择导线→管内穿引线→放护圈(金属导管敷设时)→穿导线→导线并头绝缘→线路检查→绝缘测试。

(三)电气动力工程施工程序

明装动力配电箱施工程序:基础框架制作安装→配电箱安装固定→导线连接→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

动力设备施工程序:设备开箱检查→设备安装→电动机检查、接线→电机干燥(受潮时)→控制设备安装→送电前的检查→送电运行。

(四)电气照明工程施工程序

照明配电箱的安装程序:照明配电箱固定→配管→管内穿线→导线连接→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

照明灯具的安装程序:灯具开箱检查→灯具组装→灯具安装接线→送电前的检查→送电运行。

开关插座安装程序:接线盒清理→开关、插座接线→开关、插座固定。

(五)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程序:接地体施工→接地干线施工→引下线敷设→均压环施工→接闪带(接闪杆、接闪网)施工。

2H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

一、变配电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1.变压器和箱式变电所安装施工技术要求

(1)变压器安装位置应正确,附件齐全,油浸变压器油位正常、无渗油现象。

(2)变压器箱体、干式变压器的支架、基础型钢及外壳分别单独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坚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坚固件及防松零件抽查5%。

(3)变压器安装应有抗震措施。

(4)变压器及高压电气设备、布线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系统在投入运行前必须交接试验合格。

(5)箱式变电所及其落地式配电箱的基础应高于室外地坪,周围排水通畅。金属箱式变电所及落地式配电箱,箱体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且有标识。

(6)箱式变电所的高压和低压配电柜内部接线应完整、低压输出回路标记清晰,回路名称准确。

2.开关柜和配电柜安装技术要求

(1)开关柜、配电柜的基础型钢安装应平直。配电柜相互间或与基础型钢间应用镀锌螺栓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

(2)配电柜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成列柜面偏差不应大于5mm。

(3)开关柜、配电柜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柜门和金属框架的接地应用截面积不小于4mm的绝缘铜芯导线连接,并有接地标识。

(4)开关柜、配电柜的二次回路的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V/V,对于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的导体截面积,在电流回路中不就小于2.5mm,其他回路中不应小于1.5mm。

(5)低于成套配电柜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不应小于0.5MΩ,二次回路不应小于1MΩ。

(6)高、低压成套配电柜试运行前必须交接试验合格。

二、母线干线及室内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要求

母线槽的安装技术要求

(1)母线槽安装前,应测量每节母线槽的绝缘电阻值,且不应小于20MΩ。

(2)多根母线槽并列水平或垂直敷设时,各相邻母线槽间应预留维护、检修距离。插接箱外壳应与母线槽外壳连通,接地良好。

(3)母线槽水平安装时,圆钢吊架直径不得小于8mm,吊架间距不应大于2m。每节母线槽的支架不应少于1个,转弯处应增设支架加强。垂直安装时应设置弹簧支架。

(4)每段母线槽的金属外壳间应可靠连接,母线槽全长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不应少于2处。

(5)母线槽安装完毕后,应对穿越防火墙和楼板的孔洞进行防火封堵。

梯架、托盘和槽盒施工技术要求

(1)金属梯架、托盘或槽盒本体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全长不大于30m时,不应少于2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全长大于30m时,每隔20~30m应增加一个连接点,起始端和终点均应可靠接地。

(2)非镀锌梯架、托盘或槽盒本体之间的连接处应跨接保护联结导体;镀锌梯架、托盘、槽盒之间的连接处可不跨接保护联结导体,但连接板每端不应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3)电缆梯架、托盘和槽盒转弯、分支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梯架、托盘和槽盒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4)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间距宜为1.5~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应大于2m。

(5)直线段钢制或塑料梯架、托盘和槽盒长度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梯架、托盘和槽盒长度超过15m应设置伸缩节;梯架、托盘和槽盒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

(6)配线槽盒宜安装在冷水管的上方、热水管道和蒸汽管道的下方。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水、隔热措施。

(7)穿楼板处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梯架、托盘和槽盒应有防火封堵措施。

导管施工技术要求

(1)钢导管不得采用对口熔焊连接。镀锌钢导管或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按每个检验批的导管连接头总数抽查20%,且不得少于1处。

(2)金属导管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1)非镀锌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熔焊焊接保护联结导体;保护联结导体宜为圆钢,直径不应小于6mm,其搭接长度应为圆钢直径的6倍。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导管连接处的两端宜用专用接地卡固定保护联结导体;保护联结导体应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4mm。

3)按每个检验批的导管连接头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处。

(3)导管的弯曲半径要求

1)明配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外径的4倍。

2)暗配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线路埋设于真正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10倍。

(4)埋入建筑物、构筑物的导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塑料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

(5)导管支架安装应牢固,支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并应设置防晃支架。

(6)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宜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宜大于1.2m。金属柔性导管不应做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

电缆施工技术要求

(1)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金属电缆支架必须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2)电缆的敷设不得存在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划伤等缺陷。

(3)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根独穿于钢导管内,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应形成闭合磁路。

(4)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直埋电缆应设标示桩。

(5)电缆出入电缆沟、电气竖井、建筑物、配电(控制)柜、台、箱处以及管子口处等部位应有防火或密封措施。

导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技术要求

(1)同一交流回路的绝缘导线不应敷设于不同的金属槽盒或穿于不同金属导管内。

(2)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管内。

(3)绝缘导线的接头应设置在专用接线盒(箱)或器具内,不得设置在导管内。

(4)同一槽盒内不宜同时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

(5)绝缘导线在槽盒内应有一定余量,并应按回路分段绑扎;当垂直或大于45°倾斜敷设时,应将绝缘导线分段固定在槽盒内的专用部件上,每段至少应有一个固定点。

(6)管内导线应采用绝缘导线,A、B、C相线绝缘层颜色分别为黄、绿、红、中性线绝缘层为淡蓝色,保护接地线绝缘层为黄绿双色。

(7)导线敷设后,应用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线路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Ω。

塑料护套线布线技术要求

(1)塑料护套线严禁直接敷设在建筑物顶棚内、墙体内、抹灰层内、保温层内或装饰面内。

(2)塑料护套线在室内沿建筑物表面水平敷设高度距地面不应小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高度1.8m以下的部分应有保护。

(3)塑料护套线进入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其护套层应进入盒(箱)或设备、器具内,护套层与盒(箱)入口处应密封。

(4)塑料护套应采用线卡固定,固定应顺直、不松弛、扭绞,固定点间距应均匀、不松动。

三、电气动力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动力配电柜、控制柜(箱、台)安装技术要求

(1)动力配电柜、控制柜(箱、台)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外壳平整无损伤,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并有产品合格证。

(2)配电(控制)设备及至电动机线路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Ω,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电动机检查、接线和空载试运行的技术要求。

(1)电动机接线前检查

1)电动机检查应完好,无损伤、无异常声响。电动机接线盒内引出线端子的压接或焊接应良好,编号清晰。

2)额定电压V及以下的电动机用V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Ω;检查数量为抽查50%,不得少于1台。

(2)电动机干燥处理

电动机受潮或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做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方法有灯泡干燥法、电流干燥法。

1)灯泡干燥法:可采用红外线灯泡或一般灯泡光直接照射在绕组上,温度高低的调节可用改变灯泡功率来实现。

2)电流干燥法:用可调变压器调节电流,其电流大小控制在电机额定电流的60%以内,并应配备测量计,随时监视干燥温度。

(3)电动机接线

1)电动机接线应牢固可靠,接线方式应与供电电压相符。三相交流电动机有Y接和接两种方式。

例如,线路电压为V,当电动机额定电压为V时应接,当电动机额定电压为V时应Y接。

2)电动机外壳保护接地必须良好。电动机必须按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制式可靠接地。接地连接端子应接在专用的接地螺栓上,不能接在机座的固定螺栓上。

(4)电动机通电前检查

1)对照电动机名牌标明的数据,检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是否正确(Y连接还是连接),电源电压、频率是否合适。

2)转动电动机转轴,看转动是否灵活,有无摩擦声或其他异声。

3)检查电动机接地装置是否良好。

4)检查电动机的启动设备是否良好。

(5)电动机试运行

1)电动机空载试运行时间宜为2h,机身和轴承温升、电压和电流等应符合建筑设备或工艺装置的空载状态运行要求,并应记录电流、电压、温度、运行时间等有关数据。

2)接通电源之前就应做好切断电源的准备,以防万一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电动机不能启动、启动缓慢、出现异常声音等)能立即切断电源。

3)电动机的启动次数不宜过于频繁,连续启动2次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5min,并应在电动机冷却至常温下进行再次启动。

4)电动机转向应与设备上运转指示箭头一致。

四、电气照明施工技术要求

照明配电箱安装技术要求

(1)照明配电箱应安装牢固,配电箱内应标明用电回路名称。

(2)照明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中性线(N线)和保护接地(PE线)汇流排,中性线和保护地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

(3)照明配电箱内每一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灯具数里不宜超过25个。大型建筑组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量不宜超过60个(当采用LED光源时除外)。

(4)插座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宜超过10个。用于计算机电源插座不宜超过5个。

灯具安装技术要求

(1)灯具安装牢固可靠,采用预埋吊钩、膨胀螺栓等安装固定,在砌体和混凝土结构上严禁使用木楔,尼龙塞固定。固定件的承载能力应与电气照明灯具的重量相匹配。

(2)引向单个灯具的绝缘导线截面积应与灯具功率相匹配,绝缘铜芯导线的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1mm。W及以上灯具的引入线,应采用瓷管、矿棉等不燃樯作隔热保护。

(3)I类灯具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用铜芯软导线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连接处应设置接地标识,铜芯软导线的截面积应与进入灯具的电源线截面积相同。

(4)当吊灯灯具质量超过3kg时,应采取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

(5)质量大于10kg的灯具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5倍做恒定均布载荷强度试验,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5min。

开关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在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开关,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单控开关的通断位置应一致,且应操作灵活、接触可靠。

(2)相线应经开关控制。

(3)开关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的距离腚为0.15~0.2m,照明开关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在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的场所,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插座安装技术要求

(1)插座宜由单独的回路配电,而一个房间内的插座宜由同一回路配电。

(2)同一室内相同规格并列安装的插座高度宜一致。

(3)插座的接线

1)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应与中性导体连接。

2)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应与中性导体(N)连接,上孔应与保护接地导体(PE)连接。

3)三相四孔及三相五孔插座的保护接地导体(PE)应接在上孔;插座的保护接地导体端子不得与导体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接线的相序应一致。

4)保护接地导体(PE)在插座之间不得串联连接。

5)相线与中性导体(N)不就利用插座本体的接线端子转接供电。

(4)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插座不能互换;配套的插头应按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区别使用。

(5)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良好的防溅水插座。

五、防雷装置施工技术要求

接闪器的施工技术要求

(1)接闪杆的施工技术要求

1)接闪杆的材料要求。一般用热镀锌(或不锈钢)圆钢和热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制成,锌镀层宜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

2)接闪杆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坚固件,都应使用镀锌制品。

3)对装有接闪杆的金属筒体。当金属筒体的厚度不小于4mm时,可作接闪杆的引下线,筒体底部应有两处与接地体连接。

4)建筑物上的接闪杆应和建筑的接闪网连接成一个整体。接闪杆设置独立的接地装置时,其接地装置与其他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2)接闪带(网)的施工技术要求

1)接闪带应采用热镀锌钢材。钢材厚度应大于或等于4mm,镀层厚度应不小于65μm。接闪带一般使用40mmX4mm镀锌扁钢或Φ12mm镀锌圆钢制作。

2)接闪带安装平正顺直、无急弯,其固定支架应间距均匀、固定牢固、高度一致,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mm。接闪带采用镀锌扁钢支架的间距为0.5m,采用镀锌圆钢支架的间距为1m。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3)接闪带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处焊缝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清除后,刷防锈漆和银粉漆或喷锌做防腐处理。

4)接闪带的搭接长度规定:扁钢之间搭接为扁钢宽度2倍,三面施焊;圆钢之间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5)接闪带在过建筑物变形缝处的跨接应采取补偿措施。

6)建筑物屋顶上的金属物应与接闪网连接成一体,如铁栏杆、钢爬梯、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柱灯、冷却塔等。

防雷引下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1)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内的钢梁、钢柱、混凝土柱内钢筋、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线。

(2)明敷的引下线采用热镀锌圆钢时,圆钢与圆钢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卡夹(接)器,明敷引下线采用热镀锌扁钢时,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3)明敷的引下线应分段固定,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应有防松零件(垫圈)。

(4)当利用建筑物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时,接地测试点通常不少于两个,接地测试点应距地0.5m,测试点应有明显标识。

(5)引下线与接闪器的连接可靠,应采用焊接或卡夹(接)器连接,引下线与接闪器连接的圆钢或扁钢,其截面积不应小于接闪器的截面积。

(6)当利用结构钢筋做引下线时,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可采用熔焊连接。

六、接地装置施工技术要求

(一)接地体施工技术要求

人工接地体(极)的施工技术要求

(1)金属接地体(极)的施工技术要求

1)垂直埋设的金属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镀锌圆钢等。镀锌钢管的壁厚不小于2.5mm,镀锌角钢的厚度为4mm,镀锌圆钢的直径不小于14mm,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为2.5m。埋设后接地体的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为减小相邻接地体的屏蔽效应,接地体的水平间距应不小于5m。接地体施工完成后应填土夯实,以减少接地电阻。

2)水平埋设的接地体通常采用镀锌扁钢、镀锌圆钢等。镀锌扁钢的厚度应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小于mm;镀锌圆钢的截面积不小于mm。水平接地体的长度,可根据施工条件和结构形式而定,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水平接地体敷设于地下,距地面至少0.6m。如多接地体时,各接地体之间保持5m以上的直线距离,埋入后的接地体周围应填土夯实。

3)接地体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应用搭接焊接。接地体采用扁钢时,其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两倍,并有三个领边施焊;若采用圆钢,其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并在两面施焊。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测试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2)接地模块的施工技术要求

接地模块的安装除满足有关规范的规定外,还应参阅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技术说明。通常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3)离子接地体施工技术

离子接地系统埋深一般为3~4m,当加长时相应加深,有条件的用钻机施工。

自然接地体的施工技术要求

(1)利用建筑底板钢筋做水平接地体

按设计要求,将底板内主钢筋(不少于二根)搭接焊接,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利用工程桩钢筋做垂直接地体

按设计要求,找好工程桩的位置,把工程桩内部的钢筋(不少于二根)搭接焊接,再与底板主钢筋(不小于二根)焊接牢固,用色漆做标记,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两点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接地体施工的注意事项

(1)接地体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接地体施结束后,应及时测量接地电阻。电气设备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2)接地体应求远离高温影响以及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高温地方。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在接地坑内走入化学降阻剂,降低土壤电阻率。

(二)接地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接地干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1)接地干线通常采用扁钢、圆钢、铜杆等,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一般敷设在电气井或电缆沟内。接地干线也可利用建筑中现有的钢管、金属框架、金属构架,但在钢管、金属框架、金属构架连接处作接地跨接。

(2)接地干线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接,搭接焊接的要求如下:

1)扁钢(铜排)之间搭接为扁钢(铜排)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圆钢(铜杆)之间的搭接为圆钢(铜杆)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圆钢(铜杆)与扁钢(铜排)搭接为圆钢(铜杆)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扁钢(铜排)与钢管(铜管)之间,坚贴3/4管外径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5)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上下两侧施焊。

(3)利用钢结构作为接地线时,接地极与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电焊连接。当不允许在钢结构电焊时,可采用柱焊或钻孔、攻丝然后用螺栓和接地线跨接。跨接线一般采用扁钢或两端焊(压)铜接头的导线,跨接线应有mm的伸缩量。

接地支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1)接地支线通常采用铜线、铜排、扁钢、圆钢等,室内的接地支线多为明敷。与建筑物结构平行敷设,按水平或垂直敷设在墙壁上,或敷设在母线或电缆桥架的支架上。接地支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宜为~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2)设备连接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埋设在混凝土内。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3)接地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若不宜焊接,可用螺栓连接,但应进行除锈处理。接地支线与电气设备接地点连接时,接头应采用接线端子螺栓连接,并用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有色金属接地线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

(4)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5)当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应对各接地干线和支线外露部分,以及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各接地线的焊接或螺钉是否接牢。检查完后应在接地线的表面涂上绿黄色的防锈漆。

(三)等电位联结施工技术要求

按等电位联结的作用范围分为总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导体间的连接可根据实地情况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当等电位联结导体暗敷时,其导体间的连接不得采用螺栓压接。焊接时焊接处不应有夹渣、咬边、气孔及未焊透情况,螺栓连接应牢固可靠,螺栓、垫圈、螺母应热镀锌处理。

等电位联结线与接地线(PE线)一样,在其端部应有黄绿相间的色标。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H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