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冰清通讯员熊美霞
今年是钱报小时健康小站·杭州西湖区翠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主任金赛文当儿科医生的第18个年头,她最初照看过的那批新生儿,转眼已经成年。
年刚到儿科时,她每天的门诊量只有一二十人,大部分都是来配药的;如今,她每天要看七八十个患儿,多的时候甚至有上百个,医院一样限号。
熟悉的家长在路上遇到她,会停下来聊聊孩子最近的身体和学业;小时候常来看病的小伢儿每次路过,非拉着妈妈的手进来和金阿姨打个招呼。
“这些大概就是基层儿科医生专属的成就感吧,我们不仅仅治病,也守护、见证了社区里孩子们一路的健康成长。”
孩子们常常带礼物来看病
立志长大也要做儿科医生
金赛文诊室的办公桌上总不缺小零食,这里一小袋饼干,那里一块巧克力,都是看病的孩子们带给她的小礼物。
6岁的珊珊从小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以前,妈妈经医院看病,但她一进乌泱泱的门诊大厅就开始哭闹,怎么劝说都不配合医生。
后来一次妈妈实在没空,奶奶带着她到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找金医生,小姑娘莫名其妙不哭闹了,回家还老是提起“金阿姨”,从此之后她再也没去过别的地方看病。
“哎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朋友特别喜欢我,可能我这个人性格比较温和,看起来没那么严肃吧。”其实,金赛文慢条斯理的语气就解释了原因,她拥有儿科医生最需要的一个特质——耐心。
每次找金阿姨看病前,珊珊身体再怎么不舒服都会记得让奶奶准备好小礼物,通常是她最近爱吃的小零食,偶尔是亲手做的手工,甚至还立下志向,“我长大了也要像金阿姨一样当儿科医生,给小朋友看病。”
小朋友送金医生的画
有一次,金赛文烫了个新发型,珊珊看病时就一直盯着看。回去后,她偷偷告诉奶奶,“我也要烫和金阿姨一样的头发。”
医院相比,基层医生看门诊的时间更宽裕,金赛文又是中心看病最慢的医生之一,所以经常拖班。“我喜欢以质量换效率,而不是以速度求数量,对每个小朋友都要负责到底。”正是在不紧不慢的看病中,她和社区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建立了超越医患的情谊。
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
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
金赛文深受孩子喜欢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她总能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他们大概觉得我和他们是一伙的吧!”
年,她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虽然不足以当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她巧妙地把所学的心理学技巧应用到了临床,“我一直觉得一个好医生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技术手段加心理支持,病人才能更积极地调动身体去康复,这对我的门诊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孩子生病了,精神状态不好,但很多家长认为学校的课业不能落下,坚持让孩子尽快回学校上课。这时,金赛文一定会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帮他们劝说家长:孩子生病的时候上课效率不高,不如在家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后再补上功课。
孩子学业上出现问题,家长也会找她“诉苦”。但她了解情况后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很多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有家长的原因。
一个孩子每天做作业拖到11点,是因为写完学校的功课还有家长布置的功课,反正都不能休息,干脆一拖再拖;一个孩子和同学打架,其实是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他,他只是想获得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