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电动车越用越贵,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TUhjnbcbe - 2025/5/10 18:04:00

撰文

Roomy编辑|周长贤

近日,一辆特斯拉ModelY近20万元维修费用的新闻,铺天盖地。除了业内频频声讨特斯拉“搞钱”之外,各品牌电动车车主抱怨的声音,也渐渐难以掩盖。

“越用越贵,除了电费比油价便宜,其他成本,都是随着时间越长越贵。”

某品牌车主,看着已经用了三年多的电动车,颇有些焦虑。卖吧,保值率不高,“我研究过,三年保值率就不到50%了”。继续用吧,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有时候觉得,就是个烫手山芋。”这不是个例。

“我打算买燃油车了,不买电车了。”说这话时,上海的曹女士手里握着一张拍了许久的沪牌,已经为一辆还未上市的燃油车做好了等待半年的准备。不由得想起,去年年末,一位车企工程师曾言,“燃油车智能化或许是年的一大选择”。

随着疫情及俄乌冲突影响,再加上保费上涨和补贴下调,车企不仅要应对补贴锐减,还要扛起缺芯、缺电池导致的上涨成本,多重原因堆叠之下,电动车并不意外地迎来了一波涨价潮。

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抱怨的声音,和2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近22%,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和不成熟的新能源二手车领域、后市场服务之间存在恶性循环,长久以往并不利于产业链条的打通与完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分析师颇为担忧,“电动车越用越贵,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卖和买之间的价格鸿沟

令车主没有想到的是,首先贵在了车价上。

长期缺芯,原材料上涨,今年又多了一个因素:补贴下调。

此前,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从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年基础上退坡30%。

换算下来,是这样的一笔账。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公里以下的无补贴。-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同比减少元。大于/等于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同比减少5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补贴同比减少元。

应对补贴下滑,车企也做了一些对应策略,强软皆有。比如,被频频批判的特斯拉,选择了强硬的态度,直接官方加价。也有没这么强势的,比如小鹏汽车,在限定日期内购车维持补贴退坡前的价格。

即便如此,多数车企仍旧选择发布“涨价公告”,虽然没有特斯拉那般强势,但把“涨价”也说得清晰明了。包括比亚迪、五菱、极氪、极星、哪吒等都已完成价格调整。

粗略估计,Model3、ModelY两款车型涨幅在1-2万元,小鹏涨价约0-元,比亚迪上调幅度-元不等,大众ID.4CROZZ和ID.6CROZZ两款车型价格上涨5元……

这一波涨价,消费者猝手不及。

车企决定涨价的原因,不难理解,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后,电池和芯片供应商的利润缩水,压力给到了供应商,然后又转移给了整车厂。

2月14日,欧拉品牌黑猫、白猫停止接单。欧拉给了解释,再卖就亏不起了。年原材料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如此循环之下,羊毛就出在了用户身上。2月份电动车渗透率达到22%,其中原因也是源于一部分用户“先下定金,以后还是要涨”的心理。

一边是电动车越买越贵,一边是二手车保值率让消费者头疼。这成了一对颇为分裂的矛盾。

就如同前文某品牌电动车车主所言,“用了三年左右的电动车就是烫手山芋”。电动车更新换代频率实在太快,比如,年续航普遍是公里,三年多以后都能达到公里,再加上电池损耗,二手车就不值钱了。

“开了不到三年,原来买20多万,现在卖二手最多只给5万。这个保值率让人头疼,二手车商还不想收。”二手车市场,新能源车型并不吃香,甚至还会遭到一些白眼对待。

造成保值率低的原因有两点:电池折旧程度和智能更新换代速度。虽然车企和电池厂商都在加速电池技术的研发,但至今,对于电池折旧,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车企也在做一些努力,比如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从报废的电池组中回收材料。但目前也是“亏本生意”。

有专家表示,一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成本在元左右,市场价值仅为元,这意味着,每回收一块动力电池将亏损元左右。

“一天一个价,废料,比新货还贵。”废旧电池供应商蔡泽鹏感到惊讶,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上涨得太快,已经超过预期。

如镍钴锰锂等,已经出现折扣系数超过%的倒挂现象。“有些客户可以给到%、%系数”。

动力电池回收仍是蓝海,投入营收倒挂需要规模化解决。目前的布局规模,仍是“杯水车薪”。

卖和买,之间的价格鸿沟变得越来越大。

“零整比”是电动车一大痛点

第二层,贵在用车和维修。

燃油车时代,常以“零整比系数”来表示品牌车辆维修成本的高低。直白来说,维修费用的高低将由汽车后市场的零配件价格来决定,零配件单价越高的车型,后期的维修费用越高。

在年中保研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中,零整比系数最高的是奔驰C级,为.87%。换言之,30万元的整车,拆散零部件售卖的话,根据.87%零整比指数来估算,可以卖到万元。

当然,这种想法并不现实。不过,零整比系数的高低,和维护成本息息相关。在新能源时代,“零整比”也是一大痛点,零配件昂贵,是售后维修价格高的重要原因。

专业数据公司WePredict曾对近5年万辆汽车的服务和维修进行研究,发现电动车的维修成本会是燃油车的1.6-2.3倍。

“如果是奔驰的电动车,按照零整比,再翻倍的话,岂不是用不起,修不起?”一位奔驰C级的车主,并不打算置换奔驰的电动车,或许说豪华品牌的电动车,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

在燃油车时代,有一个常识,早被千万遍证明。维修成本低的车型,通常是保有量庞大,有丰富且更便宜的副厂件更换。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有两组数据,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将近万辆,是-年三年的总销量。截至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万辆,仅占汽车总量的2.60%。整体来说,保有量较小,销量过万的也仅有几家。

此外,纯电动车型修起来昂贵,还在于用了更多先进技术。比如各类传感器,智能大灯等覆盖件,全铝车身设计、三电方面等等。

所以,特斯拉ModelY被频频吐槽的20万元维修费用,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维修人员称,由于特斯拉采用一体压铸铝合金车身,架构一旦受损无法修复,只能订购原厂新件替换。

全铝车身、三电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维修费用造成的影响,在后期暴露无遗。“省下来的那些油钱,都花在了维护上”,这几乎成为各家电动车车主的心声,“一年比一年贵。”

“以前开燃油车,不想去4S店维修,就在外面找个店搞一搞,价格便宜不少,现在电动车外面修不了”。这种苦恼,并不是个例,几乎是所有电动车品牌的共性。

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中,副厂件比较少,而且技术门槛高,对于第三方配件商来说,“掌握不了,量小也不是划算的买卖”。

维修难,又成为影响电动车销量的又一困扰,那怎么办?

车企不得不想办法来解决。作为头部公司,蔚来选择了亲自下场开修理厂。3月1日,蔚来新增对外投资,对象为“上海首蔚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投资比例%。

蔚来下场开修理厂的考量,除了降低配件成本,还有培养人才。目前,电动车维修人才缺口巨大,不光要会修车,还要懂OTA软件升级的概念。很明显,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储备,也并未如浪潮所展示的那般完善。

“我大学学的是车辆系,毕业了才发现电动化成了主流。”一直向造车新势力投简历的小吴,略带无奈的语气背后,是转型热浪的烫嘴,和断层。

“电动车省下的油钱,都拿去交保险了”

买车贵,修车贵,也导致了新能源车型保费整体涨幅在10%以上。

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上线之后,国内12家主流保险公司都参与其中,打破了油车和电车共用一套车险定价规则的历史,将车辆起火、“三电”系统,连车外的充电桩也纳入承保范围。

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压力不小。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不可避免带来了成本的上涨。去年年底,就有车主反映保费更贵了,甚至出现,晚买一天保险,直接高出元的情况。

一位保险公司业务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新能源车险没改革前,保费和传统燃油车是差不多的。改革后,很多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型的投保都涨价了。

“拿特斯拉来说,没改之前万保额的保费六七千,现在大概要九千多一年。”但是,同价位的燃油车没什么变化。此前,巨额保费,把特斯拉推上风口浪尖,一辆售价为34.79万元的ModelY长续航版,保险费用最高时超过了1.5万元。

有不少车主表示,第二年的保费总额,比第一年翻了将近一倍。还晒出了Model3的续保保单,去年没出险,在7折的基础上,续保9多元。

除了特斯拉之外,小鹏、理想的保费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蔚来保费涨幅为10%左右。有车主吐槽,“电动车省下的油钱,都拿去交保险了。”

新能源车险费用增加,根本原因在于“出险率”比燃油车高。中保信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出险率高出11.7%,赔付率高出5.4个%。

新能源汽车“车身”和“三电”,在行驶、停放、充电过程中发生问题,都可享受商业险赔付。在此情况之下,第三者责任险保额也有相应增加,普通三者险的最高保额是万元,新能源汽车专属险的三者最高保额可以达到0万元。

保险业务员说得坦诚,“投保新能源车型,基本是赔本”。小的碰撞,也有可能导致集成部件损坏,保险公司赔付可能要动辄几万元。

“三电起火全赔付,撞坏个电池,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维修费用。”因此,电池磕碰等事故,常常遭到到一些保险公司的拒保。

除了参与新能源专属险的12家主流保险公司,有些保险公司把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型划分为“风险车型”,原因是“出险后价格很高。”再加上,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出险数据,所以许多中小型保险公司选择了“敬而远之”。

对于保险公司来讲,理赔最大的就是配件,新能源汽车配件垄断导致维修渠道单一,赔付成本高。再加上,折旧率不好界定,随着车龄增长,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

不过,即便如此,万亿级的后市场服务,仍旧是未来重要的利润来源。马斯克曾表示:“保险将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价值将占整车业务价值的30%至40%。”

谁也不想放过这口肥肉,新能源车企涉足保险的趋势愈发明显。

最后,羊毛又会出在谁身上?答案,也不难猜。

写在最后:

买和卖之间,如果无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产业链的完善,都将会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目前,乘联会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由万辆上调到万辆以上。但,预期是镜像的,对应着缺芯、原材料上涨、保险费用上涨等难题,年被视为“艰难的一年”。

新能源车越卖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与日俱增,而增长预期和现实难题之间,还没有找到平衡的办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动车越用越贵,是一个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