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邢思明
感冒后期咳嗽的证治一例
导读
感冒后期的咳嗽,治疗不当往往迁延难愈,安老师在治疗时细辨方证,选方精当,效如桴鼓。另外,学习本案时还可与前面的嗜睡一案互相参照,细细体会两案的异同。
赵仕×,男,39岁,四川巴中人,驻邢台某建筑公司木工。约一个月前感冒,经输液打针,吃西药始终缠绵不愈,经朋友推荐,特到我处求中医中药治疗。现症咳嗽,鼻塞,吐白痰,痰粘腻,量稍多,易咳出,轻渴,全身疲乏无力,汗出,恶热,不欲饮食,轻呕恶,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而腻,脉浮弱细。
许多群友都认为本案的呕恶、胸闷、纳差为小柴胡证,安老师说此恐非柴胡剂。少阳的主证是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证是在少阳的基础上但见一症便是。呕恶大多是少阳证,然而这个“大多”,并不代表全部。确定六经属何病,一定要左右看一看。安老师常说超大量用药,必定背后隐藏着一个病机辨证不准的问题。
还有群友认为本案的鼻塞、咳嗽为太阳证。安老师认为凡不恶寒但恶热者,虽见有鼻塞、咳嗽也不能认为是太阳病。?这可是重大的原则问题!我们在辨证时一定不能受西医病名的影响,不可混同与西医的感冒概念,按吴鞠通的说法,这叫温病,《伤寒论》里也有“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也就是阳明外证。
群友钢钢?就本案给出的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加二陈汤桑菊饮”得到了安老师的肯定,只是处方较散,方与方之间有机联系太不紧凑。群友天涯云水的“甘露消*丹+三仁汤+竹叶石膏汤”也是?可行的。而安老师的处方是:麻杏石甘汤+竹叶石膏汤+外台茯苓饮。这是昨天下午临届下班时的一个病号,今天之所以早早地抛出此案,是因为本案与上一次的嗜睡病案,从病机上分析有某些相通之处,目的也是为了检验大家对前案掌握的究竟如何。
用药:麻*6 杏仁10 石膏45 甘草8 竹叶12 *参15 麦冬18 半夏12 粳米1小撮 白术12 生姜5片 枳实5 陈皮20 用轻煮米水煎药。
安老师说:患者是四川巴中人,他问我怎么熬药法,我说就按你们习俗吧。反正我即使说了规矩你又不执行,病号说确实如此!两人同时哈哈大笑。四川那边的风俗习惯是三天吃一剂药,每天熬三遍,其实各地又有些不同。不仅是四川,好多地方都有类似风俗,有些地方甚至把药渣晒干了又熬,说是为了节省药材。当然这些风俗习惯也在逐渐改变。
这位患者才服完一剂,今天就回不渴了,人也有精神了。
之所以选竹叶石膏汤,是因为轻渴,恶热,汗出,呕恶,病一个月后,不欲食。有群友认为竹叶石膏汤是治疗气阴伤的,而本案并没有明显的阴伤证,苔还有白腻的,为什么可以用呢?安老师说:正是?苔白腻把阴伤给遮盖了。
安医生往期文章:
《治病先会问诊,中医如何问诊?》
《温下剂的应用举例》
《胸内灼热似有火烧,中医如何辨治》
扫码加入安医生知识星球,参与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