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校长的讲话在朋友圈中引发热议。
他说:“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有很多人从这段话中找到了共鸣,尤其是“资质不高”的孩子和父母,这样的话对他们来说明显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不过,与其说这段话的爆火是因为“应试教育”中的焦虑,倒不如说是这一代人集体的“养娃焦虑”。
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不想要孩子,并不仅仅是因为担心孩子的成绩不好,抚养孩子过程中的琐碎、生活与事业之间的矛盾、家庭成员因为孩子产生的摩擦...这些才是他们不想接受一个新成员的主要原因。
1
这两天,感冒灵就以一支短片,道出了年轻父母的烦恼和无奈。
没有孩子的时候,哪怕工作再忙,一个自然醒的周末也能让自己恢复过来。但自从有了孩子,身边就像多了一个人工报时器,她总有无限的精力,可以让你精疲力尽。
尤其是对于职场女性来说,想要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真的很难。在公司加班的时候不放心,而在家里加班又总是会被孩子影响。
当别人羡慕你儿女双全的、幸福翻倍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同时照顾两个孩子需要拥有多大的耐心和毅力。
为人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哪怕是一点小感小冒,对家庭来说也是一场小小的灾难。
原本恩爱的情侣,却在升级父母之后,因为孩子产生无数摩擦。不管曾经有多浪漫的誓言,都会因为没完没了的争吵变成一地鸡毛。
这支短片只描述了生活的一部分,但已足够让观众对号入座。有的时候,有不少人甚至会反问自己,当初干嘛要生这个孩子?在节奏越来越快的成人世界里,我们已经承受着足够大的压力,没有孩子的时候,尚且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旦生活中多出一个需要照顾的对象,似乎就连思考的时间都会被填满。
不知从何时开始,自己也开始将这个小生命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开始希望他不哭不闹、没灾没病、成绩优异还听话懂事...可是,即使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似乎只要一个细节,就能让自己充满力量。
她叫你起床的时候,是将你当做一吻就会醒来的公主。
他“努力”打扰着你的工作,是想让你不要一直看电脑。
你以为他很调皮,其实他只是想要多多少少帮你一点忙,只是最后搞砸了。
就算她生病了,她也没有你想的那么脆弱,她其实很坚强。
也许,他并不是压垮你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生活的调味剂。
2
虽然这只是一支广告片,但它却赚足了人们的眼泪。仔细回想一下,感冒灵好像一直都在走这样的路线,从17年感恩节的《有人偷偷爱着你》,再到后来推出的《谢谢你,陌生人》、《健康本该如此》、《妈妈的温度》、《云聚会》...一直用生活中的故事打动着消费者,用细节处的温度暖着大众的心。
关于刷屏的走心短视频,也有不少营销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比如说反转的剧情,能体现极强的戏剧效果、减少品牌的露出,会让观众多一点温暖和感动、以及故事的真实性,会让更多观众找到共鸣。但我觉得这些都只是营销策略中的前提,并不是引起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