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每天学药风寒感冒常用药紫苏叶
TUhjnbcbe - 2021/8/13 16:05:00

⊙编辑:精诚君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紫苏的干燥全株(称紫苏子)。去掉嫩枝及叶片的老梗(称紫苏梗)。摘取的叶片(称紫苏叶)。成熟的果实(称紫苏子)。多为栽培。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湖北、河南等地,其它各地多有栽培。

性状鉴别:紫苏茎略方柱形,有四棱,暗紫色,显纵沟,具明显的节,节上分枝或生叶,长30~80厘米,直径约3~10毫米,嫩茎上有白毛茸。叶片紫绿色,薄如纸多破碎。顶端有宿存花萼(称苏子兜亦作药用)。果实灰棕色,卵形,直径约1毫米左右。老茎质坚硬,嫩茎质松脆,断面有白色髓心。老茎气微、味淡。嫩茎及叶气芳香,味微辛苦。以茎枝较嫩,紫绿色、带有多数叶片者为佳。

辛,微温,无*,归脾、肺二经。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1.用於感冒:紫苏叶10克,葱白5根,生姜3片,水煎温服。

2.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10克,桂皮6克,葱白5根,水煎服。

3.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10克,藿香10克,陈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

4.用於胸膈痞闷、呃逆:紫苏梗15克,陈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

5.用於孕妇胎动不安。麻根30克,紫苏梗10克,水煎服。

6.用於妊振呕吐:紫苏茎叶15克,*连3克,水煎服。

7.用於水肿:紫苏梗20克,蒜头连皮1个,老姜皮15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8.用於食蟹中*:紫苏叶30克,生姜3片,煎汤频饮。

9.用於阴囊湿疹: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

10.用于体内寄生虫,紫苏茎叶适量,和面一起蒸馒头,食之可以灭杀蛔虫等体内寄生虫。

1.《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3.《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4.《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5.《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6.《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7.《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8.《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1.《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2.《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

1.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2.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3.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4.治伤寒啘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5.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6.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7.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8.治攧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9.治蛇虺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10.治食蟹中*: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11.治寒泻: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

12.解食鱼、鳖中*: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13.子宫下垂: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荆楚春播人。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天学药风寒感冒常用药紫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