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专业是“好专业”?
哪个专业就业岗位多?
哪个专业毕业后工资高?
哪个专业毕业后工作稳定?
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大家先思考一下,什么专业是“好专业“”?
很多家长可能会举出很多例子,比如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会计等等。但是家长在仔细想一下,这些专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所谓的“好专业”吗?
假设,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很喜欢与人沟通交流,甚至有点话痨。并且我完全坐不住,喜欢去各种地方旅行、拍照,并且回来就会跟人分享。对于这样的我来说,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好专业吗?如果我平时特别不细心,会计专业是一个好专业吗?如果我特别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那新闻学或广播电视学是一个好专业吗?
听到这,很多家长就明白了吧,专业只有适合以及不适合,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之蜜糖很可能是彼之*药。所以家长们在选专业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不要盲目的听其他人的意见。
那么,到底应该依据什么给孩子选择专业呢?
大部分家长在给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是会考虑将来就业的,对吧。那么家长首先第一件应该做的就不是直接选择专业,而是给孩子进行简单的职业规划。
先把孩子未来的职业方向选择明白,再进行逆推,到底有什么样的专业适合孩子,做排除法,才不会出现某个专业没看到,或者选了某个专业不合适的情况出现。
而对于职业规划,我会建议家长从三个方向考虑,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性格,以及孩子的能力范围。
先先说兴趣兴趣会影响孩子未来会不会进入一个行业。如果对某个行业完全不感性兴趣,先不说能不能学好这个专业,大学会不会事半功倍等问题,就算学好了未来会不会从事这个行业也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很多家长都跟我说,他们也想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专业,但是问孩子他也不说啊。但是我想问一问家长,大学的个专业中,你觉得哪个专业你喜欢?
很多家长这时候就问我了,个专业都有啥他们也不知道啊。没错!而这也是你们问你们孩子喜欢什么专业,却得不到答案的原因!他们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都有什么。甚至由于现在孩子的学业繁重,很多孩子都很少接触外界社会,就连大致的方向都不知道!
所以,各位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而且孩子因为需要把时间花在分数的提升上,这些专业都是学什么的,未来就业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就需要家长利用工作之余,多下功夫,才能帮孩子做出适合的选择。
当然也有家长跟我说,他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用操心。我还是相问家长一句,这真的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方向吗?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学生,开始的时候孩子表现的很内向,说自己喜欢的是会计专业,将来工作好找,还可以考公务员,很稳定。
但随着我们接触,我发现他其实对记者非常感兴趣。而且慢慢发现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只有在他父母面前才会表现得内向。我就跟他谈了一次,他才跟我说,其实是他父母一直希望他将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毕业后考个公务员,然后结婚生孩子。但是他自己其实想做记者,去接触各种各样的其他人。
我就把孩子的这个想法跟他的父母说了,他的父母当时很惊讶,说孩子从来没跟他们说过这些。孩子只是出于那种希望父母开心的心理,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当然,这对父母还是很支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的,最后孩子选了新闻学专业。
但是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并不是强制的命令,还会有更多的其他因素,会让家长陷入到当局者迷的情况当中。用东北话说就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认真的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第二个我们说说性格性格会影响孩子能不能把这个行业做长久。
还是之前的例子,假设我是一个外向人,一个话痨,就算我学完软件工程专业,并且从事了相关行业。但是当我真的开始在电脑前一坐一天,不断地写代码的生活的时候,你们觉得我会长久的把这个工作做下去吗?
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应该是不会。所以性格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说到性格,很多人都会想到性格测评。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性格测评,但是每个性格测评都并不绝对准确。因为人的性格会因这个人的生活环境,工作需求,人生阅历,等等各种情况而改变。
比如各位家长可以自己上网找一些性格测试,会发现自己非常适合自己现在的工作。这不全是你本来就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可能也是工作改变了你的性格。
当然我并不是说测评完全没用,在不了解时候测评当然要作为借鉴,但是也不能所有都相信测评的结果,尽信书不如无书。
各位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对孩子的了解,孩子自己的意见,以及测评结果等多方面考虑。
再来我们说说能力能力最终会影响这个孩子会不会把这个事情干好。
一般来说,能力体现可以直接从各科成绩简单分析。比如适合理化还是文史。
当然,能力其实是一个孩子多方面综合体现的。比如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孩子很可能在社交上就会比其他孩子强很多,对于这些孩子我一般会建议学习管理类专业。因为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说,分学,多分学还是多分学差别不大,但是社交能力的强弱却会对未来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对于社交能力不是特别强的学生,一般都会学习的比较认真,比较喜欢跟具体的知识或者技能打交道,这样我一般会建议选择理工类的专业,因为毕业后是直接接触某一类的工作实务,向技术方向发展可以使社交能力薄弱的影响降低一些。
当然这种建议会因人而异,各位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而这些仅仅是进行专业筛选的基础。
进行了简单的职涯规划后,我们就要真正进行专业的选择了。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面就太多了,包括性别,包括就业,包括价值观,等等。我只跟大家说四点大家不太容易注意的。
一、家庭情况
大家可能说这个怎么可能是不太容易注意的,家庭情况每个家长都会很自然的作为条件。但是我想说的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家庭情况跟这个专业到底匹配不匹配。
比如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医,或者学法。
但是家长听没听过一句话,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为什么这么热门,并且就业后薪水很高,还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这是因为对于这些行业的真实从业状况有些家长可能不太了解。
比如医学专业。首先要说的就是学习时间。本科5年制就已经相对于其他的专业时间要长了,再加上现在没有研究生学位根本都没办法进入医疗行业,还得再加3年。大家可别觉得这8年就完事了,研究生毕业后,医院,还需要经历3年的规培,然后你才能成为一个”新人大夫”。至于能不能成为主治或者主医院的发展。
加一起11年的时间,家长要做好孩子不到30根本不可能挣钱的心理准备。而这还只是开始。医学是一个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不断更新,医生如果稍有跟不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何况当大夫永远是一个重体力劳动,会经常出现做手术做一天的情况,还得处理好医患关系。
很多家长完全不了解,就盲目的让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甚至还有孩子晕血,家长不知道的情况,让孩子学了医。
法学也一样,虽然越老越吃香,但也得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案例,并且要对每一个参与的法律事件负责。
而家里到底能不能养这个孩子到30岁,完全不需要他挣钱,各位家长要考虑好。这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家庭情况适配的问题。
二、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什么说孩子的自学能力各位家长需要格外注意。
高中之前的教育老师和家长都管的很严,孩子自学能力强不强都有很大可能取得好成绩。而随着孩子进入社会,自学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比如现在很火的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这些所谓的高科技行业是遵循摩尔定律在发展的。就是每18个月,性能会提高一倍,成本会降低一半。这一来一回就是四倍的差距。
假设我是一个女孩,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毕业后没有就业,而是选择了结婚生子,基本毕业后两年就过去了。等我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会发现,本来在学校学习的技术就是落后的,再加上两年没做本行业工作,现在的技术不说完全看不懂也差不太多了。
这时候如果自学能力不够强的话,就完全没办法回到本专业就业了。
之前有一个华为裁员35岁以上工人的新闻火过一阵,都说华为不人道。其实华为是太仁慈了。一个大学生进入华为就是14级,35岁不到18级才开除,而且每年都有很多次的晋级机会,10多年升不了4级,说明这么多年在华为你完全没有进步,接下来的工作根本不可能胜任了。这要是放到某些小公司,别说10年。10个月没进步你就被开除了。
这个现象在所有的高科技领域都有体现,包括新基建相关的7个领域,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等领域,自学能力都会愈发重要。
?
三、地域选择?有些家长说了,地域情况我知道,不就是选城市吗,其实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第一点你需要考虑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喜欢吃辣怎么去四川和重庆生活。受不了潮湿怎么在南方沿海城市生活。这些还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点很多家长就想不到了。还用刚才说的医学专业举例子。
比如我是黑龙江医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医院找个工作容易吗?
大部分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不容易,但是问到为什么不容易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其实是因为北方医学院学习的病种,医院很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科室。比如东北最高发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云南很可能一年都没有几个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而云南最需要的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的医生,东北完全学习不到。
很多专业都会有这样的差异,所以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还有第三点就是有很多专业就业的地区很集中。
比如江苏无锡被称作物联网之都,全国大部分物联网相关的工作岗位都集中在无锡。如果学习的物联网专业在无锡附近,实习的时候工作岗位就会非常多,一定比在东北要有利的多。
在比如大数据之乡是贵州,上海的金融业,长三角的物流业,等等。每个城市都会有相应的支柱产业,而这些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实习,乃至未来的发展道路。
提到就业,就要说我们今天要跟家长说的最后一点了,就是就业应该怎么看。
家长现在想一个问题,哪个专业的就业好?有会说是计算机的,有会说是会计的,也有会说是老师的等等。
但是家长在考虑一下,你们想的都是什么时候的就业比较好?是不是现在,或者说最近2.3年?而孩子毕业真正进入社会是什么时间?不考研也至少得4.5年以后吧。
根据麦可思的数据,在08年-15年之间,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土木相关的专业,而从15年就变了,变成了计算机相关的专业。
那15年考入土木相关专业的那些学生,是以当时全校最高分入的学,现在刚刚毕业对吧,他们的就业现在还好吗?不能说不好,但也不是当年那么火热了对吧。
所以家长看就业,要学会看5年以后的就业形势,才能匹配自己家的孩子真实情况。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怎么能看到未来5年的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跟着国家的*策形势和行业发展去选。
比如中国制造*策,至少会持续到年,一带一路*策也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策,包括智慧城市,新基建等等*策,都是长期稳定的*策。还有一些会有发展的行业动态,比如智能驾驶,生物制药领域也有重大进展,湾区经济会带动物流行业等等。
根据孩子适合的专业方向不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