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路ldquo象rdquo北大象
TUhjnbcbe - 2022/6/19 16:35:00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一、一路“象”北自然界好多新鲜事来得不可思议,原本安静地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子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群,突然开始了向北的“旅行”,经过15个月的长途迁徙,直达云南省会昆明境内。在网络的放大下,它们的一举一动牵动了国人的心。哪怕是离云南十万八千里的我们,每天都要看大象们的朋友圈,看它们走到了哪里,又有了什么新奇的际遇。其实,大象们的“旅途”很平常,很悠闲,每天无非就是在高速公路上散步,去水塘里泡澡,进村后在街上闲晃,有的大象顽皮,会闯进村民家吃水果,甚至误食酒糟、喝醉酒……虽然平平常常,但这已经足够稀奇。据说亚洲象这么长距离北迁,还是第一次。表面看来,这似乎和我们河南人没什么关系,不过一联想关系就大了,河南的简称居然是神奇的“豫”,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河南与大象,原来有着扯不断的渊源。说来话长,相传大禹治水时,划天下为九州,河南一带为豫州。之所以是豫,因为当时河南一带活跃着很多大象。事实上,无论从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记载来看,从古至今,河南和大象始终有着密切的缘分。面对河南老乡“一路象北,老家河南”的招呼,这些象群也许会恍惚想起:嚯,俺老家也是河南的哟!于是网上便有很多人调侃,大象一路向北,是不是要回老家河南啊?咦,这群象的祖先说不定还真的在河南。夏天来了,天气也越来越热。但总的看来,河南依然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这同云南的四季如春迥异。不过在几千年之前,和现在的气候完全不一样。据专家解读,当时的河南一带属于亚热带气候,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出2℃左右,冬季平均气温甚至较现今高5℃左右。雨水比较丰沛,处处是青山绿水。温暖潮湿、植被茂盛的自然环境,是大象最喜欢的栖息之处。别说大象了,犀牛也是很常见的野生动物,在出土的很多遗址中都不乏看到。河南豫南南阳博物馆,就有一大片展示大象的区域,里面有很多大象的化石,还有一根好几米长的象牙,十分震撼。其实在河南很多地方的遗址中,都曾陆续发现大象的踪影。豫东商丘也曾发现过一根长3米的象牙化石。早在年,位于豫中的新郑县城附近就曾采集到一颗猛犸象臼齿化石;同样位于豫中的巩义市居然发现成堆成堆的大象化石。年,位于豫北鹤壁的太行山余脉处发现了大象化石。在离鹤壁不远的著名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殷墟遗址中,更是发掘出了三座象坑,甚至在象坑里还发现了殉葬的“象奴”。在商代文物中,有一个用象牙做成的杯子还镶嵌着绿松石,十分珍贵,属于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根据甲骨文记载,当时还有猎象、训象、使象和用象祭祀的活动。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就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是说商王帝辛(殷纣王)曾训练了一支大象组成的*队,向东征战,所向披靡。这就证明了直到年前,河南还有很多野生大象出没,时间并不遥远。只是后来随着*河流域气候的变冷,大象无法适应,才不得不向南迁徙。二、品读河南不到河南,很难感悟浩荡的民族古风,而河南是应该慢慢品读的,因为这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国气候变迁史。品读河南,第一个绕不开的节点就是“豫”,而“豫州”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往上追溯,其来历与大禹治水有关。《淮南子》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记载:“禹治洪水,凿轘辕开。”事件的发生地,就在河南。大幕缓缓拉开,首先进入人们眼帘的,是刺眼的闪电,震耳的霹雳,呼啸的狂风,瓢泼的雨柱,像野马一样的洪水横冲直闯。田园被淹没,房屋被冲塌,人畜像落叶一样被滔滔洪水裹走,留在死亡边缘上的人们只能慌簌地仰首望天。那时候正是尧舜时期,不但河南,整个中国暴雨不断。《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在史学家司马迁所撰的《史记·夏本纪》中,那场旷日持久的大洪水灾难也多次提及。这段故事,一半被压成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一半被口口相传,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又时时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笔者在懵懂记事时就听父亲说过:当洪水淹没世界时,盘古兄妹在石狮子保护下避过洪水,捏*泥造人,从而成为汉族“人祖”。南方的神话异曲同工,人类在遭到毁灭性洪水灾难时,兄妹二人躲在葫芦里避开洪水,而后结为夫妻,繁衍出不同的种族。近代西南苗、瑶、彝等民族的洪水神话资料,在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伏羲考》中征引较详。中原和北方汉、蒙古、达斡尔等民族的洪水神话,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常在衍变之中。流传最广的女娲神话,一是造人,二是补天。《淮南子·览冥训》有一段生动的描写:天崩地陷,洪水滔天。女娲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炼五色石修补苍天,斩断鳌足树立在大地四周将天撑起来。实际上,那时候世界各地都有大暴雨、大洪水。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旧约圣经》创世纪中诺亚的故事。从诺亚迎来岁生日那一年的2月17日开始,连续40个日夜雨下不停,最后变成了大洪水。希腊神话中,是宙斯的弟弟引发了大洪水,最后只有普罗米修斯的儿子和潘多拉的女儿生存了下来。日本的东北部地区有白发水,西南诸岛有大海啸。这些传说,显示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海平面水位上涨发生的灾难。现实中,阿拉伯湾在距今1.5万年到0年前,海岸线向内陆推进了米以上。古气候专家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树的年轮以及钟乳岩石笋的朽蚀程度等综合推算,测知距今1万年来,全球出现过两个阶段的显著温暖期,第一个阶段发生在距今年到年前。大禹治水是在舜的统治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那是中国可考的最早的暖期。那时候,遭灾最重的就是古*河流域。大禹受命于危难之中,率众治理洪荒,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因势利导,以“疏”为策,凿断山脉,疏通河道,经过长达13年的治理,最终将洪水引入大海。大禹治水成功后,便成了部落联盟夏的大首领。他随即丈量九州风物、平土设置井田。根据山川地理形势,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和荆州。中国的版图有了雏形,“豫州”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古文献所载的地名词汇中。《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均记载:“河南曰豫州。”也就是说,从大禹时代起,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河南就叫豫州了。“九州”中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环绕豫州。这“九州”牢牢流传下来,成为中国的别称,又曰“神州”。由于以上原因,“豫”便成了河南的简称。“豫”字中的“象”不用解释,就是现在陆地动物王国里的“大哥大”——大象。而“予”字,《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人称代词,我。把“我”和“象”组合到一起表示“我与象”,也可解释为“我牵着一头象”。这令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即使脑筋急转弯反应再快的人,也不好把这两个字组合到一起的意思弄明白。但只要稍微了解中国古代气候的人就不难理解,尧舜和夏商时期中原的气候是多么炎热、多雨,“豫”字的出处就不难找到了。怪不得甲骨文中,与天气、气象、气候的文字那么多。远古时候,人们靠天吃饭,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三、大象无形根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对中国年旱涝冷暖的研究,尧舜和夏商时期正是中原一带的显著温暖期,河流纵横,森林茂密,修竹迎风,青山吐翠,大象、野牛、老虎、豹子成群,一派热带风光。而“豫州”所代表的河南正好位于中国中东部、*河中下游。《说文·象部》对“豫”这样解释:“象之大者,不害于物。从象,予声。”看来,“豫”就是长得很大的象。“不害于物”,就是说象的个头虽然很大,但性格温顺,不会对人畜造成伤害,它不但不伤人,还能供人驱使。自从恐龙退出历史舞台后,大象便成了现存世界最大的陆生动物。大象分为亚洲象、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三种。亚洲象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南北,最北界曾到达河南省北部甚至河北省南部地区。大象喜欢群居,现分布范围主要在印度、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国,我国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我对大象有超乎寻常的感情。年去泰国,多次同大象和平相处。特别是在东芭乐园看大象表演时,甚为其温顺的性格和高超的技艺所折服。远古时代的豫州人早就在利用大象为人类服役了,今豫北安阳殷墟遗物有镂象牙礼器,又有象齿甚多,说明*河流域的象是当时的习见动物。豫州之名,正是因为此地多象、此地人善于役象的见证。河南省东接山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历史上曾几度达到鼎盛繁荣,长期为中国的*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因豫州位于九州之中,所以历史上河南又有“中原”“中州”之称。《尚书》《尔雅》《周礼》《吕氏春秋》等书中,都记载有“九州”,虽然对“九州”的划分和具体记载并不相同,但其中的“豫州”却不曾或缺。《吕氏春秋》中说:豫州在河水(*河)和汉水之间,是周的所在地。到了汉朝,中国逐渐走进繁荣强盛期。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年),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13个州刺史部,其中豫州管辖现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没有治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区。东汉时期,州成为一级行*区域,其中豫州治所为谯(今安徽省亳州),辖区为今河南南部、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颍川、汝南二郡,县97个。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下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谯郡、弋阳郡、阳安郡、襄城郡、汝阴郡9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下辖10个郡国。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南朝宋设有南豫州;南朝齐除南豫州外,还另设有豫州;而北朝的北魏则设豫州和东豫州,但他们的治所,都在河南境内。到了隋文帝开皇三年(年),杨坚废除郡一级行*区划,改为州县两级体制。到了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恢复秦朝的郡县两级体制,豫州的名称自此消失,但河南的简称“豫”却流传至今。由于气候的变迁,河南现在的平均气温比尧舜和夏商时期低了好几摄氏度,频繁出没的野生大象不见了踪影。尽管如此,“豫”字依然是并且永远是河南的简称,不能因为现在中原没有了野生大象,就人为地把“豫”写成“予”。年来,河南遭受过无尽的苦难,除了战争和瘟疫,最大灾难就是自然灾害了。阴阳循环,旱涝交替。*河流域本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但过不了三年五载,重大自然灾害便接踵出现,不是旱灾,就是涝灾或蝗灾。过去的不提了,有清晰记忆的20世纪初页,河南人就受尽了大涝大旱的煎熬。年(民国22年),*河流域普降大雨,支流并涨,主流决堤,为*河百年空前大灾难;相隔一年后的年(民国24年),*河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连日暴雨,数处决堤,灾民无数;又三年,郑州花园口*水决堤。连年大涝必然带来一场大旱。年(民国30年)初,河南多地出现罕见旱情,不少地方颗粒无收。大旱来临之时,吃树皮、草根充饥。旱情还没扭转,蝗虫接着肆虐。铺天盖地的蝗虫像烟雾一样扫过,所有绿色东西无不被啃光,1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留下的是死寂和凄凉。第二年,大旱持续。草根挖完,树皮吃光,不少地方有人忍不住饥饿以死尸充饥,再往后出现“人相食”。生于年的我,打记事起,就经常听到父辈对这些恶性灾难事件的沉痛诉说。年(民国31年)的河南大饥荒究竟有多少人死亡,有多少人流落他乡,始终没有详细真切的统计数字,有人说死亡人数多达万,逃亡人数上千万。河南人遭受的苦难太多了,多得麻木了神经。但河南人又是压不倒、摧不垮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灾难一过,马上就会恢复生机。河南人没有把历史的苦难当成难于治愈的创伤,而是用智慧和勤奋,推动历史巨轮向前。四、人象平安现在河南早已经看不到真正的野生大象了,但直到今天,河南却有随处可见的大象元素。只要河南还简称“豫”,大象便不会与河南人割裂开来。美好的意愿随着大象一起,构成了河南人骨血里的属性和文化。大象不但深受河南人的喜爱,同样深受中国人和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太平的象征,它性情温和,知恩图报,在东方文明古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传说五帝之一的舜是中国历史上驯服野象耕田犁地的第一人,他死后陵墓前曾出现大象刨土、彩雀衔泥的瑞兆。此后,人们运用谐音、象征等手法,把“太平有象”用图画、雕刻等形式表达出来,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近代坊间所出的《二十四孝图说》,首绘“大舜耕田图”,使用的牲畜就是长鼻大耳的大象。而商代甲骨文的“象”字,画的就是人手牵象的光景。几千年来,人们与大象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喜欢大象,崇拜大象。大象北上的事件,着实让河南人激动了一回。在三门峡一带的豫西大峡谷景区就曾出现了有趣的一幕。有人专门登上山顶观景平台,用玉米、小麦、苹果和各种蔬菜,摆出了“一路象北,老家河南”的字样。透过屏幕,人们不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路ldquo象rdquo北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