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后,有两类人群最易感冒。
1、免疫力低下人群这类人对寒冷敏感,免疫力低下,被称为“桂枝体质”。他们平时怕风怕冷,大多数体型偏瘦,皮肤白皙,体力弱,小腹扁平,多数人小时候容易生病,发烧,淋巴结肿大等。这类人表气虚,就像人体外衣单薄或有漏洞,当外寒来袭的时候不能抵御风寒,天气寒冷或者气温骤降则易感冒。2、体内有郁热人群很多人食多动少,如果肠道淤滞不通,则会化湿生内热,再受风寒,就很容易因为外寒内热而感冒发烧。初感风寒的话,可以通过食疗来调理,方法简便又有效~1、姜枣茶:祛寒发表气温骤降或突然受凉,有些人会出现怕风怕冷,头疼,乏力,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可服用姜枣茶。取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半小时,小口热服,微微出汗为止。生姜:祛寒发表,开宣肺气,开痰化湿。大枣:补养脾胃,润肺安神,和生姜配伍,能够很好的暖脾胃,散表寒,早期感冒热服汗出即愈。2、葱粥:去外邪风寒取白米煮粥,葱白末适量,待粥将熟之时加入葱末,稍煮片刻略沸腾,趁热喝下,微微出汗。白米粥,性味甘平,补益脾胃。葱白辛温,外散风寒,内通阳气。二者相配,既去外邪风寒,又能补益脾胃。是体虚外感之人食疗之佳选,但出汗过多之人应谨慎食用。以上两个食疗方,针对的是初感风寒。如果有其他症状,还可以用以下食疗方来对症调理~1、内外受寒——紫苏橘皮姜枣茶脾胃虚寒的人,外感风寒,也会影响到胃肠道消化系统,有些人会出现怕冷怕风伴有胃胀,打嗝,食欲差,恶心呕吐等情况。取紫苏10克,陈皮6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热服。苏叶有发散风寒,宽中理气的效果。陈皮温胃行气,燥湿化痰。姜枣暖胃散寒,四味药配伍,有很好的暖胃散寒效果。2、内有邪热——白菜萝卜食多动少易食积,导致内热的产生,出现舌红舌苔厚腻、口臭、手脚心热、大便干燥的症状,甚至是食积咳嗽、食积发烧等。这种情况下,一般要通腹泻热,大白菜和大白萝卜最是有效~大白菜有清热解*,通大便降相火的功效。大便不通,则多吃白菜帮,手脚心发热吃水煮白菜心。白萝卜熟者甘温,下气和中,补脾运食,通二便,生津液,御风寒。大便不通,食积咳嗽可白萝卜煮水,有寒咳加少许生姜。3、肠道寒湿——红薯木耳这类人稍微受凉或多食油腻之物则会腹痛腹泻感冒,是脾虚之人,经常大便不畅快,黏腻不爽,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这类人可常吃红薯和黑木耳~红薯粥:红薯,甘温,补脾胃通肠道,有补血通便的功效。红薯粥是脾胃虚寒气血不足,肠道不通之人的首选食疗方。黑木耳:肠道湿重之人常吃木耳,则可去肠道之湿,保持大便畅通。4、情绪不舒易感——大麦苏梗茶有些人压力大时,容易情绪紧张,食欲减退,感冒。大麦10克,苏梗6克,代茶饮。大麦芳香醒脾暖胃,行气疏肝解郁。苏梗宽中理气。常服之可暖脾胃,助消化,解压力,防感冒。5、内外感寒——白茶红茶红茶与老白茶适合内外感寒,外表冷,胃肠寒的人群。白茶:民间对白茶有“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的说法。一年新茶性寒,存放三年的白茶,茶性由凉渐转平和,存放七年的白茶茶性转温,就可做药使用了。如果内外感寒,外表冷,胃肠寒,喝一杯老白茶,微微发热,则可暖胃肠解表寒了。红茶:性温,红茶咖啡碱兴奋中枢神经,对心脏和血管有兴奋作用,可促进排汗利尿,又有暖胃散寒之功效,感冒初起,周身不适但体质好的人,一杯红茶则可替代药了。6、体质虚寒手脚凉——睡前泡脚如果体质虚寒,平时怕风怕冷,手脚凉,易感冒,甚至腿脚凉夜间睡不好觉的朋友,可以试试泡脚法。取生姜,苏叶,花椒,艾叶等量煮水一刻钟,适度水温泡脚30分钟。泡后避风寒,安神助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往期精彩回顾艾灸太神奇了,治好了我家人朋友很多疾病!
秋天巧吃“十白”,吃出一颗“*金肺”,无论老少必须养好此处!
这种零食,上治脱发,下治便秘,中养气血,滋养五脏却不被重视!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图片综合自网络,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转载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
提醒:本平台分享出来的方剂、配穴建议、施灸方案等仅供同参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议患者就医辩证诊治,网络推断不会太精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