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
此后,白天慢慢变长
此时也是阳气初生之时
固护好阳气,人体阳气充足
才能祛病延年
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
小布这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
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药补不如食补
冬至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
适宜冬至补益的食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温补类
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以配合白菜、萝卜、马蹄、茭白、莲藕性平的蔬菜等一起同煮,温补又不易上火。
2.平补类
莲子、芡实、薏苡仁、莲藕、燕窝、银耳、百合等,此类食物性平,没有偏性,适合冬至平补,配合温性的肉类一同食用。
3.滋补类
海参、甲鱼、鲍鱼、黑芝麻、黑豆、阿胶膏等具有滋阴益肾的功效,适用于素体偏虚的人群,但是注意不能过量食用,否则会滋腻碍胃,影响消化。
冬至进补固然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也不能盲目跟潮流,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滋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养心养肾冬至是补养的最佳时期,要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
冬至后的养生原则就是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肾的精气,所以冬至养生在养精神方面要注意养心养肾。
1.要做到静神少虑
保持心态的平和,心情愉悦,不患得患失。
2.最好每天能睡个“子午觉”
3.可以选择在阳光下适量运动
运动时间一般选择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到3点,户外运动时间不要太长,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出大汗,使阳气随之外泄。
4.适当地早睡晚起
防寒保暖不可少注意保暖,冬季的穿衣要讲究“衣服气候”,就是衣服里层和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32℃-33℃,可以缓冲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侵袭。
尤其是头部、背部和足部,“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既是阳气汇聚的地方,也是阳气散失最快的地方,所以冬季出门最好戴一顶帽子;人体的督脉走行在背部中线脊柱上,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后容易损伤阳气,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贴身的保暖背心在冬季也是不可或缺的;再就是离心脏最远的双足,足底的皮下脂肪不足,足底有许多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关联,保温能力有限,容易受寒,所以足部保暖同样非常重要,出门要记得穿棉鞋,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特别爱露脚踝,冬天也不例外,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能要风度不要温度。
暖足小技巧
我们可以多做踮脚运动或用55℃左右的热水泡脚,如果平时四肢不温,手脚容易凉的人可以适当使用温性的药物比如干姜、桂枝、苏梗等适量进行足浴,每天30分钟,使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这些方法可以疏经活络,加速血液循环,使双足始终保持温暖,利于身体健康。
晒太阳
经常晒太阳可以助力人体阳气的生发,冬至是人体阳气开始萌发的时刻,大自然也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固护阳气。
特别提示:中老年人在冬至之后更应该做到以上几点,在万物收藏的冬至充分利用其特点进行正确的养生。
冬至节气养生3大禁忌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具有补益功效的食物和药物一般都是性温滋腻的,长期过量服用会引起上火或者影响消化吸收的功能,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忌慕名进补
很多人不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慕名进补,就拿生活中常见的鸡汤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喝的,鸡汤营养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所以胆囊炎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都不宜喝大量的鸡汤。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不同的体质,各有各不同的补法,搞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冬至吃什么1.一只鸡:御寒补身
鸡肉性微温,偏向于性平,身体比较健康,既不体虚又没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鸡肉。南方虽然入冬,但气温较北方要温暖得多,鸡、鸭、鱼类就很适合清补。
鸡汤的营养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强筋健骨,预防寒凉。
注意:一定要汤肉一起吃。
2.一口羊肉:温阳补虚
南方冬季适合鸡、鸭、鱼类清补,而北方冬季则更为寒凉,食补上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羊肉就是不错的选择,温阳补虚,可以散寒湿、补精血、暖心胃。可以搭配白萝卜食用,不仅在味道上相得益彰,营养方面也可以取长补短。
3.一碗萝卜汤:化痰消食
“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有消积化痰补气顺气的作用,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在家里炖点白萝卜汤辅助治疗。
注意: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虚泄泻的人最好少吃。
4.一笼山药:健脾胃
先调脾胃后进补,脾胃好,才能吸收营养。中医认为,山药性甘平、无*,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之功效,补而不滞,不热不燥,男女老幼都适宜,有病无病都适用。
5.一碗栗子粥:补肾
冬季主闭藏,正是补肾的季节。中医上讲,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民间俗话说:“腰酸腿软缺肾气,栗子稀饭赛补剂。”
进入冬季以后,饮食中的肉类增多,经常喝栗子粥调理,不仅补肾,而且滋养脾胃,缓解肉食带来的负担。
6.一把坚果:温肾助阳
冬至时节,阴气最盛,阳气初生。中医认为,坚果多偏温热,此时吃就如同“雪中送炭”。大多坚果还有补肾的功效,与冬季养肾的规律相契合。
①杏仁
富含锌、镁、钾、铁等矿物质,其钙含量更是所有坚果之冠,氨基酸种类也非常丰富。杏仁还是一味中药,能止咳化痰、润肠通便,《本草纲目》认为其有“润肺,消积食,散滞气”三大功效,对五脏都有好处。经常吃还能养颜益寿、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腹泻时别吃。
②核桃
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有助防止细胞老化、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中医认为核桃仁味甘性温,能黑发,固精,治燥,调血。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
③栗子
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是“味美价廉”的滋补良药。它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坚果多3倍~4倍,蛋白质和脂肪相对较少,还富含胡萝卜素、核*素、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栗子味甘、性温,有补肾壮腰、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改善肾虚,腰膝酸软无力、筋骨疼痛等病症。
④花生
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每克花生可提供身体每日所需的一半以上蛋白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镁、铁、锌等营养物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之痒”,经常吃有养血补血、补脾润肺、滋润肌肤的效果,对心脑血管也有益。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连皮(红衣)一起食用,可增强养血止血的效果。
编辑:张紫薇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